新闻动态
不平静的2009年的钢材市场
- 来源:公司 时间:2010-1-4 10:27:34
2009年的钢材市场并不平静,也不平凡。价格震荡不息,时起时落,一度进入低谷,而在很长一段时间,整个市场处于疲软、低迷之中,钢厂的高产量,社会的高库存,市场的高风险,下游的低需求,使钢贸商的经营普遍不佳,步履艰难。涨价时,没有赚到钱,跌价时,亏了钱,到年终,那些一直坚持在现货市场经营钢材的贸易商,效益大都不佳,能打个平手,盈亏持平或略有盈利,已算很好的了,有的则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,颗粒无收。
钢贸商在2009年的经营中为什么没有获得较好的业绩?时下,不少钢贸公司经营者们都在总结分析,吸取教训,制定2010年的经营规模和营销模式。
据一些钢贸公司老总介绍,认为2009年钢材市场跌宕起伏的行情较为频繁,有时瞬间即逝,尤其是在价格在上涨的时候,有时一天内,建筑钢材市场价格上涨两三次,日涨一百多,可是上涨势头没有维持几天,就又快速下跌,跌势相当迅猛,同样日跌两三次,日跌一百多。如此大起大落的行情,让众多钢贸商难以把握。在价格刚上涨时,一些经营者以为行情来了,积极组织资源,建仓囤货,结果货还没有拿到,行情却一路下滑,生意没有做,就已经亏损了。
然而,那些把期货市场、电子交易市场和现货市场结合起来操作的钢材贸易商,其经营业绩不错,大都没有亏损,有的确实赚了不少钱。那些经营热卷、螺纹钢、线材的钢贸公司,从社会聘了一批操盘高手,利用钢材期货工具,发现价格,套期保值,在期货市场、电子交易市场和现货市场同时出击,在现货市场价格一路下跌的时候,把手中现货资源在电子盘或期货市场高位抛出,锁定利润;当钢材出厂价格频频上调,高出现货市场价格,在“倒挂”日趋严重的情况下,这些钢贸商就在电子盘或期货市场上收货,而不向钢厂订货,有效规避了因价格的“倒挂”而导致亏损的风险。
年终盘点,这部分钢贸商收成颇丰。有家钢贸公司老总对记者说,他在电子盘上收了一批货,价格比向钢厂订货价低得多,春节前,现货市场价格上涨到3900元/吨是很有可能的,目前他手头的现货资源还有1万多吨,到时的利润不会少。如果价格回落了,就再从市场上收货或从电子盘上拿货,准亏损不了。
可谓2009年钢市多变,多事之年,钢贸商几家欢喜几家愁啊。
2010年的钢材生意怎么做?这是时下钢贸公司经营决策者考虑的一个热点。最近,不少钢贸公司在举行董事会或经营者会议,研究讨论2010年的经营规划和营销策略,有的已经采取一些新的对策和策略。
一是应对钢厂销售政策和经营模式变化出现的新情况,重新确定钢贸商的销售方式和策略。从钢厂反馈的信息,2010年,不少钢铁企业加大直销、直供的力度和投入,提高直供、直销比;有的钢厂改变定价机制,由以往的每月一定价、每旬一定价,加快到每周一定价,使价格尽可能贴近市场。由此而来,钢贸商的销售渠道和盈利空间都将受到影响。因而,要加大销售渠道的开拓力度,把销售目标瞄准下游的终端用户,比如重大的建筑工程,将其整个工程所用的钢材全部承接下来,甚至给予一部分垫资,进行配套供应。贸易商经营的不只是某一个品种,而是根据下游用户的需求,各类品种都经营。谁拥有终端用户,谁就拥有终端东道和终端市场。
二是应对钢材流通业态提升出现的新情况,确立符合自身特点的盈利模式。随着钢材流通业态的不断提升,盈利模式也随之而变化。现在的钢材贸易,有期货市场,有电子交易,有现货市场,有零售市场,也有终端市场,等等,钢贸商的盈利模式也在增多,诸如有规模经营盈利模式,创新服务盈利模式,产品结构盈利模式,供需网链结构盈利模式,电子商务盈利模式,等等。因此,要从自己公司的实际,选择最适应的盈利模式,或者几个盈利模式结合起来,实现钢贸企业的效益最大化。
三是应对因价格“倒挂”出现的市场风险,适度参与电子交易和期货交易。由于钢厂的出厂价格高于现货市场价格,这种价格的“倒挂”,严重影响钢贸商的经济效益,面临巨大市场风险。因此,要充分利用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的套保功能,规避风险。2010年,一些钢贸公司在钢材的经营品种中进行调整,选择在期货市场、电子交易市场和现货市场都可以经营的品种,诸如热卷、螺纹钢、线材,而减少工、槽、角等型钢的经营规模,三个交易市场紧密结合,进行互动,利用套期保值功能,更好地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。
一些钢贸公司老总接受记者采访时说,当今的国内钢材市场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,钢材期货市场的重新推出,加上钢材电子交易市场的日趋火爆,对现货市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,是前几年所没有的。
“期货价格动一动,现货市场就变脸。”这让一些重视现货贸易的经营者一度感到没有方向,吃不准行情了。传统的从供需、成本、库存等场面去判断行情,仿佛已经不管用了。因为有了期货市场和电子远期交易,钢材融入了金融属性,成为投资的一种投资产品。那么,在现货贸易的经营者一时间适应不了,导致行情判断的失误,吃了亏,亏了本。
【
打印此页】 【
关闭】